7月9日至12日,为引导青年学子“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古傩传薪火·银龄筑新桥”实践队,在李茂盛、袁明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贵州省德江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围绕沉浸式红色教育、乡村发展调研、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
沉浸式红色教育,筑牢信仰之基
7月9日,实践队走进枫香溪会议会址,了解到1934年红三军在此召开会议,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筑牢了根基。学习中,队员们被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深触动,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愈发强烈,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明确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志向。
研学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7月10日上午,为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赴德江县傩戏博物馆,开展非遗文化研学与宣传视频拍摄。队员们参观了傩面具、服饰等展品,了解了傩戏的起源、发展与文化内涵,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非遗文化的魅力。
调研乡村发展,感悟脱贫成果
7月10日下午,实践队来到德江县桶井乡“乡愁园”。在当地负责人的陪同和介绍下,队员们参观了桶井乡“乡愁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开展座谈会。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者在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时的责任与担当,激励着青年队员们接续奋斗。
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老年群体
7月11日,实践队前往德江煎茶镇敬老院开展老人护理、健康科普宣传与暖心陪伴交流等活动。队员们通过与老人促膝长谈与组织文娱活动,从中感悟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价值观,了解了基层养老服务现状,更加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服务人民健康事业的信念。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是贵医护理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会的生动体现,队员们在活动中坚定了信念,锤炼了本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