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20日,为响应时代号召,护理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乌蒙星火”红色研学实践团,深入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传承红色基因:在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1.围坐老兵聆壮志 寄语青年秉初心
实践队走进威宁县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陈灿将个人参军故事、拥军会相关情况、威宁红色遗址、参军英模一一做了介绍。最后,陈灿寄语青年:当以家国情怀为底色,将个人理想与时代同频共振;以军人担当为标杆,敢于在风雨中挺膺担当;以先辈信念为灯塔,在纷繁世事中坚守初心。

2.青衿肃立沙河畔 赤血长沃后来人
在沙河边烈士陵园,陵园管理者动情追忆当年筑路剿匪的艰难岁月与巨大牺牲。队员殷蓝和陈燕玲分别结合史料生动讲述陵园背景和烈士事迹,使“赤胆忠心、彪炳史册”的英烈精神更加具象化。队员们面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肃立默哀并敬献菊花,并在革命先辈陵前重温入党誓词。


3.青春足迹寻初心 红色精神永传承
实践队怀揣热忱,化身“急行军”,踏上“重走红军路”征程,探访了威宁游击团成立旧址。1949年威宁首位共产党员陆宗棠在此秘密组建教导队、培育游击骨干的峥嵘岁月。后来游击团在此培训学员、发展武装,积极摧毁旧政权、清剿匪霸、建立新政权,为威宁解放与巩固贡献卓著。
二、研习民族精髓:在传统文化中凝聚复兴力量


4.烟火乌撒烤茶韵 非遗薪火代代传
在乌撒烤茶馆,贵州省茶业协会第四届历史协会副会长蔡国威以一壶茶水,为队员们翻开了乌撒烤茶的书卷。工作人员完整展示选茶、烘罐、注水、分杯等烤茶工序。随后,蔡定常之女贵州十佳茶商--蔡娇执手传艺,队员们纷纷加入学习。



5.文化馆启文化门 民族风开民族卷
踏入威宁文化馆,队员余星雨化身“讲解员”,从文化馆的历史沿革谈到国家级非遗“撮泰吉”的神秘面具、火把节的熊熊烈焰、四铜鼓舞的铿锵鼓点,把抽象的文化符号还原成可触可感的呼吸与心跳。随后,队长陈瑞接过“接力棒”,细数着展柜内的土陶银饰,艳丽多彩的彝族彩绣、回族素锦,以及那带着神秘色彩的古老面具。


6.板底火把燃激情 彝乡同心映笑颜
板底乡赛马场上,队员们换上彝族盛装,随鼓点迎于路口,拦客敬酒;高擎旌旗,迎火种入场;继而高举火把汇入跑火洪流。彩排间隙,实践队还采访了两位青年演员。


三、扎根基层服务: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
7.血压义诊暖人心 手册传爱护健康
在草海镇民贸大楼购物中心广场,队员们支起义诊台,为排队的居民逐一测量血压、记录数据,耐心解答用药、饮食、运动等健康咨询;同时在周边发放精心设计的图文版《高血压预防手册》,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向银发老人讲解低盐低脂、合理运动、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8.健康战略齐落实 急救培训进社区
为普及全民急救知识,队员们依托易拉宝,现场开展心肺复苏(CPR)培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模拟演示与互动问答,系统讲解操作流程、关键手法及注意事项。
9.广场教学护童安 海姆立克筑防线
针对儿童气道异物梗阻的高风险,实践队特别开展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专项教学。队员们配合直观生动的现场演示,阐述了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情境与关键操作,帮助家长迅速掌握要领。
10.纱布课堂学包扎 安全意识伴童行
考虑到孩子们活泼好动、容易受伤,队员们为他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小小急救员”课程。队员们耐心地讲解无菌纱布的用途,一步步示范额头、手臂、膝盖等常见擦伤的处理办法。
至此,为期一周的“乌蒙星火”红色研学实践圆满收官。此行既是对红色记忆的深情回望,亦是对民族团结的深刻践行,更是用青春之行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让红色星火在乌蒙大地生生不息。